樂嘉和孟非對話:中國人為啥不愛買保險?句句戳心,值得深思!
貪婪與僥幸
樂嘉: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,等到發生的時候就來不及了。
孟非:我們中國人的性格當中,有很滑稽的一些事情,他覺得你告訴他,闖紅燈會遭遇車禍,這個概率有多大。他說,這種事情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。(樂嘉:烏鴉嘴,不要說了。)
孟非:但是你說買彩票,那個一億元的大獎,中大獎的概率等于你走大街上被雷劈死三回的概率,他會覺得,那我,說不定,萬一呢,為什么這事就不能發生在我身上呢。
簡單的對話卻反映出現在國人悲哀的現狀,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人買彩票中了100萬,大部分人會蠢蠢欲動跑去買,覺得“說不定我也有機會中獎”,覺得這么“幸運的事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!”
但如果你在報紙上看到一起車禍,50個人只有兩個人買了保險,各賠了200萬,你會覺得這兩個人沒買錯,但你不會立馬去買保險,覺得這么“倒霉的是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”!
這兩件事反應了人性的兩種心理:貪婪和僥幸!
生活不會永遠讓你享受陽光燦爛,有時候也會在你頭上放一片烏云,讓你體驗一下落湯雞的無奈滋味,當你覺得生活對你不公平的時候,請你打開那把叫做保險的傘,微笑著堅強抵御生活的風雨,活著就是勝利,掙錢只是游戲,健康才是目的,保險就是底線!
中國人人均保障明顯不足
雖然中國保費收入世界第二,但人均擁有的保障仍然不足。相比較而言,發達國家的人更喜歡買保險,而中國人則更喜歡存錢。
據統計,美國人均擁有3.5張保單,日本人均擁有6張保單,香港人均擁有8張保單,中國臺灣平均每人也有1.3張,而中國大陸平均每6個人才有1張保單,保障遠遠不夠!
這也是為什么同樣在世界上最貴的病床面前,人家有巨額的保險賠償金,能夠享受最好的醫療,讓生命得以延續,而我們不是四處借錢就是放棄治療,給自己和整個家庭帶來的卻是病倒一個人,塌下一個家。
數據統計,2016年中國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(含計劃生育)13154億元人民幣。每一年我們創造的財富總額中,有巨大一部分被消耗在疾病上。對于國家而言,這僅僅只是一個統計數字,而對于很多家庭而言,這卻是實實在在的災難。
災難性支出你準備好了嗎
衛生經濟學里有一個名詞——災難性醫療支出。當一個家庭自付的醫療費用超過家庭可支付能力的 40% 時,就認為這個家發生了災難性的醫療支出。
災難性醫療支出在中國絕非某個個體的困境,《柳葉刀》2011 年的數據顯示,中國災難性醫療支出的發生率為 12.7%,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。
數據顯示即便是一個有穩定收入和積蓄的中產家庭,在遭遇重大疾病時,也可能發生災難性的醫療支出。中國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0.9%,不及美國的一半。一部分人是被嚇死的,為什么癌癥會嚇死人,主要是巨大的醫療費用,任何人患癌,精神都會產生巨大壓力。
還有一部分人因為沒錢放棄了治療,結果可想而知,錢真的比生命更重要嗎?一位醫生曾經說過:一旦患了癌癥是不是真想治,就看賣不賣房,在醫生的眼中,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,而是死于沒錢醫治。
保險即能救自己也能救家
從出生那天起,我們并不是為自己活著,從出生那天起,我們就承載著來到這個世界的責任,對父母的責任,對愛人的責任,對下一代的責任,因為這些責任,所以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活著。
據權威部門統計,人一生罹患癌幾率高達36%,而重疾患病率卻高達驚人的72%,以前聞所未聞,現在已見怪不怪。惡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,罹患重大疾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。人到最后幾乎都要發生重疾,既然是一定要發生的事情,為什么不提前做好準備呢?
有的人常說:我想買份保險,請問大概多少錢?哦太貴了,算了,還是以后再說吧!到了醫院卻說:大夫你好,這病花多少錢都無所謂,只要能治好,我們傾家蕩產都行!
或許有時候,你的一句“我沒錢,不買保險”會讓你和你的家人陷入困境!“沒錢”不能成為你不買保險的理由,“沒錢”不應該是你放棄自己健康和家人未來幸福的借口!你對家庭的愛與責任去了哪里呢?
得不得大病是老天說了算,我們無法控制,但如果沒錢沒保險的結果就是一個人活不好全家人都活不了......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治療好的病人往往都是有錢,有保險的人。
一份重疾險,雖不能杜絕所有的疾病,卻能讓任何一場大病重病都有被醫治的可能!免于因錢所困,讓家人在金錢和生命之間做選擇。
健康是您的保障。所以不要再去反感保險,躲避保險,正所謂,千金難買早知道,萬金難買后悔藥。你有保險,家人將來是你的受益人,你沒保險,家人將來是你的受害人...